中国中医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梁冬喜
复兴之路,强国有我,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健康中国”的全新概念逐步进入大众视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医学拥有悠久灿烂的发展历史,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医学和国内某些错误导向的冲击和排斥,我国中医药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民间中医的传承更是面临着“断档”危险。对于当前中医面临的窘境,有志者一直在积极想办法保护中医传承,使中医绝技薪火相传,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国医大师功勋人物---梁冬喜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智者。
梁冬喜,江西吉安人,江西求志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江西梁氏康复保健管理集团总裁,香港民族医学院医学博士,中国世纪大采风江西吉安工作站站长,现任中央电视总台CCTV《智慧中国》栏目组编导,今日时报社吉安工作站站长,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吉安站站长,中法新闻法制网外联部副主任,《采风中国》杂志社编委,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教育研究会专家委员,新华艺术网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世界医药卫生理事会医学专家,中华针刀医师学会江西分会名医专家,吉安市青原区大健康职业培训中心校长,吉安市大健康产业联合会会长等职务。梁冬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在国内外召开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获得论文科研金奖,论文列入上百部医藉。
发展贡献
梁冬喜出身中医世家,父亲悬壶济世,耳濡目染,自幼喜欢医学,也萌生了治病救人的志向。1976年被父亲送到广东紫金山王胜大师习武学医三年,后又在师傅的推荐下拜峨眉山陈云大师门下学习武术和医学三年,因为勤奋刻苦,获恩师亲传。
1982年,学成归乡,在家乡举办武术气功医疗班,为家乡父老免费治病。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苦练,获得了气功师称号。为了自己珍爱的中医事业,不断进修。
1994年在安徽省高校科技函授学院中医大专班学习并毕业。1994年从上海市清华专修学院针灸、推拿、骨伤科大专班毕业。
1997年在北京中国整脊研究会脊柱调衡手法、实用注射疗法专修班学习并获得专修证书。
1997年至1999年,被省、地、县气功科研会授予“优秀气功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2年在北京中医药进修学院学习并获得了高级中医师资格职称。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加中华脊柱医学论坛、疑难病特色疗法研讨会、世界医药理事会的针刀专科疗法会议上,荣获了针刀牌匾和针刀名医的称号。2006年8月被聘任为中国医药管理科学院名医理事、中国名医推荐编委会副主任。
2007年7月27日,梁氏疗法经全国著名特色医疗专家鉴定为“特色专科专家”并颁发匾牌和证书,梁冬喜获得了全科医疗研究员和专家职称证书,还获得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疑难杂症医学优秀奖,获得大中华乡村联谊总会促进两岸和平及文教经贸交流贡献奖,同时担任CETTIC(即康复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康复保健师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特色诊疗师的招生培训工作。经过潜心钻研,梁冬喜还独创了一套健身祛病的梁氏气功。
2007年5月被聘任为世界医药卫生理事会医药专家。2007年5月开创的多联疗法疗效,经中国传统医学科学研究院认证,荣获了“中华传统医学优秀诊疗技术成果一等奖”。2007年10月获授全国著名特色医疗专家鉴定委员会诚信金鼎荣誉称号牌匾和证书。2009年8月,获授中国民间优秀名中医编委会中国民间优秀名中医称号和奖牌。
2011年12月,获授中华针刀医师学会江西分会“江西针刀名医”称号,并成为江西针刀临床教学基地专家,同年任中外名医风采杂志编辑部特色中医专家委员。
2012年9月,被聘为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成员,第二届祖国医药与部队卫生事业建设论坛军地专家代表。
2013年8月,被聘为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技术开发专业委员会专家。
2019年中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荣获“建国70周年健康领域杰出贡献人物”。
2020年1月在国际中国公益事业大典上荣获“我和我的祖国”2019年度最佳媒体公益践行奖。
2020年9月由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主办,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2020年第二届传统医药-特技疗法发展大会,荣获了首届“华医杯中国名医榜”全国好医生荣誉称号。
2021年2月22日创建了江西求志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并注册了“求志堂”商标,“梁冬喜肖像”商标,所有专利,批号,食品经营许可证,糸列产品和技术由公司运营。
2021年7月20日梁氏全科多联疗法临床开发与研究经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总课题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基金管理办公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科教创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颁发了国家立项证书,一等奖证书,结题证书,荣誉证书,国家科技成果特等奖证书,聘书等荣誉称号,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表彰新媒体,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指定发布媒体第一健康报道通联部特聘为″健康中国行动.健康宣传大使荣誉证书。
2021年6月24日加入健康宣传大使,40多年临床经验,出身中医世家,家传“梁一刀技法”“梁氏多联疗法”以及健身祛病的“梁氏气功”。自其家传验方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创新,已经深得广大患者所认可。他因卓越的医学成就被《世界医学界名入录》、《世界名医专家经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华夏专家名典》、《中华气功名人百家功法大全》等收录。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央视、省、市、县电视台多次报道了他的高超技艺及先进事迹。
特色专长
梁冬喜擅长调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腰颈椎增生、腰颈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坏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鼻炎、妇科炎症、子宫肌瘤、男性功能性障碍、不孕不育及一些疑难杂症,自制汤、膏、丸、剂、散等在家传验方的基础上,综合儒、医、道、佛、武家的功理药理演变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案例分享
梁冬喜独创的疗法对腰颈椎增生、腰颈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某患者患强直性脊柱炎,到处寻医问药不见疗效,花费资金十万多,折腾了几十年病情至今严重,行走不到二十米酸胀疼痛难受,要休息几分钟才能走。睡到床上如好人,吃得做不得,走不得,很想寻短了生。经朋友介绍到该中心治疗,通过综合治疗七天,现行走如风。患者44岁,近2年来左侧股部疼痛,近几个月左腿和关节疼痛剧烈,得热则舒,遇冷加剧,患者极为苦闷,检查环跳穴压疼明显,苔薄白微,脉缓,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中心给开了家传秘方,很快药到病除。患者乳腺增生已三年,吃过很多中药,贴专治乳腺增生的膏药仍然无效,还引起了乳房过敏。过来中心求治,给开一个方子,拿药回去吃。一月后复诊,病人高兴的报告,这药真灵,吃完一周后,乳房就不疼了,现在两侧增生大包块已缩小2/3之多。半月后患者电告,乳房再没有疼过,包块基本上已没有了,病已痊愈。患者46岁,患膝关节病多年,2014年4月经医院做了手术好了,不到半年又复发,目前上下楼梯困难。经CT检查关节腔有积水肿大,退行性改变,钙化,软骨几乎没有了。他经朋友介绍,到该中心就诊,七天后上下楼梯自如。
该疗效在2007年5月23日经中国传统医学科学研究院认证荣获了“中华传统医学优秀诊疗技术成果一等奖”。在荣誉面前,梁冬喜从不以此自满,面对众多的荣誉和奖项,梁冬喜永远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现在,他创建的“江西省吉安县伤外科康复中心”已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名满全国、享誉世界。
传承培训
梁冬喜的志向,是将梁一刀和梁氏多联疗法这门祖传的独门绝技的发扬光大,不仅要造福于全国人民,还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服务于全世界人民身体健康。
梁冬喜博士的祖传秘方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创新,已经深得广大患者所认可,经过多年经营,梁冬喜已经硕果累累。他30年如一日,即使如此之多的荣誉和职务加身,梁冬喜仍不辞劳苦,一心将祖传医学功理功法技术分布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县三十多家分店,为了病患者的求医难、求医问药贵,他愿把所学的医技和独门手法、药方传授给医学爱好者,祝愿广大病患者早日康复,重返自己的岗位,造福于人类健康。
学术研究
梁氏家族家传中医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其结合家传验方,将之发扬光大,研发出了“梁一刀技法”“梁氏多联疗法”以及健身祛病的梁氏气功。梁一刀是在家传验方的基础上,综合儒、医、道、佛、武家的功理药理演变而成的独门手法,通过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人体经络、骨骼、穴位采取手法,点穴封闭,在刀口上用民间的竹罐拔出毒物,再贴上祖传的膏药,同时,在手法上采用的是多联疗法。所谓梁氏多联疗法,是其自1983年至今揣摸前人治病的理、法、方、药应用于临床,用自拟的汤、膏、丸、剂、散,集沐浴疗法、火功拍打法、放血术法、推拿法、拔罐法、针刀法、针灸法、祖传膏药及现代科学配方等为一体的综合方法,此疗法已获得中华传统医学优秀诊疗技术成果证书,广受欢迎。数十年来,致力于将中医理论、民间二十四气推拿(24节气而成)、三十六大推拿(24节气+12时辰而成)、点穴、针灸、拔罐、火罐等疗法结合应于临床,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腰颈椎增生、腰颈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坏死、肿瘤、三高、妇科炎症、宫颈糜烂、男性功能性障碍、不孕不育及一些疑难杂症有所研究,自拟了汤、膏、丸、剂、散。求学经历,丰富了梁冬喜的学识,加强了他的能力,也为他在以后的行医过程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氏家族祖传中医,发展到梁冬喜这一代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并在他手里发扬光大。他结合祖传秘方,研发出了一门独门诊疗技艺:梁一刀和梁氏多联疗法。
梁博士介绍说,随着火罐的出现,他给患者血管封闭针刀后,在火罐的帮助下,病灶就一清二楚,火罐拔出来后的淤血、粘连的东西,患者会看的清清楚楚,然后用祖传的膏药在口子上敷上去,过几天慢慢就会消失愈合。梁博士还指出,无论身体哪个部位发现病痛,或者在医院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来这里治疗病痛可得到缓解。患者吴阿姨,膝盖在人民医院开过刀,手术后一直没有效果,十分痛苦,她的侄子知道后介绍吴阿姨来到梁博士所在的诊所,吃了六十包中草药后疼痛消失了,走路和平常一样,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另外,梁博士还会根据每位患者的体质及相应的节气,帮助从头部到脚部做推拿,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管系统,平时他还会向患者传授他在峨嵋山自创的养生功,增强身体抵抗力。
科技研究
中医点评
其家传验方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创新,已经深得广大患者所认可。30年如一日,即使如此之多的荣誉和职务加身,仍不辞劳苦,为了病患者的求医难、求医问药贵,愿把所学的医技、手法、药方传授给医学爱好者,立志将“梁一刀”“梁氏多联疗法”这门家传的绝技发扬光大,造福人类健康。
在荣誉面前,从不自满,面对众多的荣誉和奖项,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现在,其创建的“江西省吉安县伤外科康复中心”已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名满全国、享誉世界,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治病难的问题做出了贡献。
梁冬喜的志向,是将梁一刀和梁氏多联疗法这门祖传的独门绝技的发扬光大,不仅要造福于全国人民,还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服务于全世界人民身体健康。
在行医生涯中,锐意追求,不断创新。一边为乡亲治病,一边挤出时间参加国内外各种医学、文学、理论交流会,博采众长,汇集前人理论与实践的宝贵财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历次在国内外医学学术会议上荣获大奖。从医以来,获得了诸多荣誉。
梁冬喜博士的祖传秘方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创新,已经深得广大患者所认可,经过多年经营,梁冬喜已经硕果累累。他30年如一日,即使如此之多的荣誉和职务加身,梁冬喜仍不辞劳苦,一心将祖传医学功理功法技术分布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县三十多家分店,为了病患者的求医难、求医问药贵,他愿把所学的医技和独门手法、药方传授给医学爱好者,祝愿广大病患者早日康复,重返自己的岗位,造福于人类健康。梁冬喜锐意追求,不断创新。在行医生涯中,他一边为乡亲治病,一边挤出时间参加国内外各种医学、文学、理论交流会,博采众长,汇集前人理论与实践的宝贵财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时间的积累,梁冬喜的事业会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为助力健康中国梦贡献力量。
梁冬喜采用中药和草药综合起来内服,外面采用理疗、推拿、针灸、针刀相结合深入病处,梁冬喜博士的中草药全是采用祖传的秘方,而现在发明的梁一刀是在祖传针灸基础上结合现在的针刀创建而成的,一刀下去就能够解决患者的病痛。
梁冬喜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家族里从曾祖父开始到梁冬喜已是四代传承研究中医,在他的兄妹六中,唯梁冬喜对家族传承的武医之道兴趣浓厚,他从五六岁起,就随父亲研武习医。
后来,因一场变故致使梁冬喜家道中落,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但于父亲而言,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深谙教子之道,他认为父传子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技艺的精进可能会存在局限性,于是遵循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古代易子而教的智慧,父亲将梁冬喜托付给同为在医武领域造诣很深的好友广东紫金山王胜大师,希望孩子能够继续在自己挚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也就是那时,才刚刚小学毕业的梁冬喜就离开了家,远走他乡跟随师傅学艺,这似乎也印证着算命先生的“有读书之命,无读书之运”之说。那年13岁的他,脚踏在离家路上,心却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这一去就是三年,在这期间梁冬喜与师傅同吃同睡,胜似父子,在生活上师傅不遗余力地关心他照顾他;还带他上山挖草药,教他如何配方熬膏,如何诊疗治病,他在临床实践中深得师傅真传;同时,师傅还带他去全国各地大小城市跑江湖,尽管风餐露宿,但师傅对他的关爱始终温暖着他幼小的心灵;这三年之中他一次也没回过家,每次想家的时候,他就想起离家时奶奶流着眼泪抱着他对他说,冬喜啊,以后家就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想家的时候看看太阳;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你第二个家,你学东西的地方,你要好好学习,要成才。他自己也不记得曾有多少次在长夜里期盼日出,也不记得有多少次悔恨白天时间太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这三年间,那些四海为家、风餐露宿的日子,是冒险,也是涤荡心灵的盛宴,带着他探索人生的未知。
走的路多了,心中的执念就少了。三年之后的梁冬喜终于回了趟家,但只在家呆了三天,就又跟着师傅天南海北地闯荡。人生的路上无法预知会遇到谁,但却在每一次的相遇中,总会丰富人生的阅历,也涵养了做人的品格。后来,到了四川的峨眉山,师傅带他去见自己的师叔陈云大师,老先生武艺高超,医术精湛,当时已有七八十岁高龄,他们在峨眉山小住三天,陈云大师看到梁冬喜聪明用功又吃苦耐劳,对他颇有好感,希望他能留在身边,亲自传授他武艺与医术,当时的梁冬喜内心对师傅充满不舍,他早已把师傅当做生命中最亲的人,并不想留下,但在师傅的劝说下他还是遵从师命留在陈云大师身边,师傅离开时,将六百元塞给陈云大师,作为拜师的诚意。陈云大师成了梁冬喜第二任师傅,他一边跟随师傅学习技艺,一边学习文化知识,并兼做着照顾师傅饮食起居的日常,就这样他又在峨眉山坚持修习三年,在此期间也与第二任师傅建立了深厚的师徒感情,当他学成离开的时候,师傅将那六百元钱,原封不动的交还于他,让他作为回家的路费,并将他一生的流年书与纸面让他随身携带。
梁冬喜学成归来, 在家乡举办武术气功医疗班,为家乡父老乡亲免费治病。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苦练,他获得了气功师称号。那时他依然还在全国各地跑江湖,有一天他正在外地,突然接到电报,得知峨眉山的师傅病危,就匆匆赶到师傅身边,那时师傅已经105岁高龄,在最后的时光里师傅将绝学秘籍亲传与他之后便安然而归了。
那时的婚姻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了结婚的年龄家里为梁冬喜张罗婚事,无论是从生成八字还是门户登对方面说,父母认为物色到了非常合适的人选;而对于梁冬喜而言,他认为婚姻大事关乎到未来人生的幸福,他还是想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在奶奶的劝说下,父母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把择偶的自主权交到梁冬喜的手上。他自己看好的未来另一半是一名小学教师。是怎样的因缘际会让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呢?原来,梁冬喜的姐姐和这位女老师同村,当时,学校在搞勤工俭学的活动,在一次上山砍柴的时候,梁冬喜的姐姐与女老师熟识后,告诉她弟弟可以治疗他脚上的病痛。她曾经因治疗自己的脚跑遍了国内的各大医院,都没有好的效果。她已对着病痛不抱任何希望,听到梁冬喜姐姐的说法,她还是决定试一试。找到梁冬喜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的脚就被调理好了。整个治疗的过程就是他们情感发展的走向。最终他们以医结缘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育有一儿一女,生活幸福美满,而妻子对于梁冬喜的中医药事业也是非常支持。就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妻子就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在家全心全意照顾孩子,协助丈夫的事业。
在梁冬喜的行医之路中,他从不因环境的不利而妄自菲薄,不因生活的不如意而怨天尤人,不因一点挫折就一筹莫展,他以不断求索的态度收获不一样的人生风景,并在前进中不断磨练精进医术。
梁冬喜采用中药和草药内服,外面采用理疗、推拿、针灸、针刀相结合深入病处,梁冬喜医师的中草药全是采用祖传的秘方,而现在他发明的梁一刀技法是在祖传针灸基础上结合现在的针刀创建而成的,一刀下去就能够解决患者的病痛。这些年,他一边为乡亲治病,一边挤出时间参加国内外各种医学、文学、理论交流会,博采众长,汇集前人理论与实践的宝贵经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
在梁冬喜的不断努力下,他治愈了无数的病患,获得了无数的奖项。他治愈的病人中有平民百姓,有政府领导。百姓因他显著的疗效口口相传,领导对他精湛的医技惊叹,不断地有领导因他的高超技艺,引荐他到更专业的机构学习,或为更多的人诊治疾病。他的行医生涯有太多的人铺路搭桥,太多的人穿针引线,就这样他的中医药事业风生水起地发展起来。20多年前的梁冬喜在乡下籍籍无名,刚到到吉安县城时也是举目无亲,没有朋友,仅仅是通过治病救人,在这些年间,无论县城里的领导还是百姓,都对梁冬喜赞誉不断,敬重有加,在县里领导的帮助下,他们一家城镇户口的问题得以解决,孩子上学事宜被安排妥当。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梁冬喜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创建了“江西省吉安县伤外科康复中心”,创建了江西求志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并注册了“求志堂”商标。目前,年近花甲的梁冬喜仍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以更好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目前,梁冬喜规划的吉安求志堂康养中医门诊的建设得到了市卫健委、区卫健委的批复,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当中,他的事业从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梁冬喜说将来如果他的儿女无意于致力于中医药事业,他将把自己这些年在中医药领域的所有传承与创新,无偿地捐献给国家
梁冬喜从一个小学毕业的孩子到名满一方的医学博士,这中间的路都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他把人生路上遇到的每个人,都当作自己的贵人,这是他为人的格局。于梁冬喜而言,他自幼踏上离家的路,半生四海为家,用一双脚探索生活的悲喜,用一生的步伐丈量人生厚度,他付出的辛酸苦累,他付出的心血汗水,也许只有他自己能体会,那些他在人生路上遇到的被他称之为贵人的同行者,也成就了他人生中承载着温情故事与动人传说的美好,那些他走过的路不仅增长了他的眼界,磨砺了他的心智,给了他坚守的信仰,也让他修炼出一颗豁达通透的心。
梁冬喜表示,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不断发展中的新中国,有许许多多的爱国奋斗者,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作为一名中医人,长期扎根基层的医者,我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为中国大健康产业繁荣尽一份力,为中国新时代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氏多联疗法创始人梁冬喜,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他在中医药科研的道路上锲而不舍,坚韧不拔,通过临床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中医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及作用。古老的岐黄之术,历久弥新。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在防治现代疾病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日益凸显,中医将会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带来更大的福音,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康做出了独特贡献。